close

苗族獨木龍舟文化 綻放臺江清水江畔

原標題:苗族獨木龍舟文化 綻放臺江清水江畔



齊魯晚報07月06日訊:6月16日至6月23日,“貴在責任貴在關愛”第四屆全國攝影大賽五月賽最佳獎得主共同走進貴州省臺江縣清水江畔,體驗苗族古老獨木龍舟節。



每年農歷5月23日至27日,是清水江沿岸的苗族同胞歡度獨木龍舟節的日子。從苗族民間流傳的歌詞來推斷,獨木龍舟的歷史很悠久,但因苗族沒有文字記載,很難考證其真正的起源。







最早記錄獨木龍舟的汗文獻,是《鎮遠州志》所記述的“清江苗人與五月二十五日作龍舟戲,形制詭異,以大樹挖槽為舟,兩樹並合而成(兩樹應為三樹——筆者)。舟極長,約四、五丈,可載三、四十人,皆站立劃槳,險極。是日,男女極其粉飾。”。苗族獨木龍舟節,2008年列入第二批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臺江縣清水江畔的獨木龍舟以村寨為單位,一般一個寨子有一條,如今隨著鄉民日漸富裕,有的寨子會有兩條龍舟,一條老龍舟,一條新龍舟。沒有龍舟的寨子要制造一條獨木龍舟,按照老傳統必須選在龍年十月“末”日那天進行,由整個寨子置備一定祭品到相中的杉樹(整個寨子集資購買)底下祭“樹神”,由一名懂古規古札、子孫滿堂的老人按一定程序予以祈禱,再由一名事先選好的“富貴雙全”(是青年的,要父母雙全;是中年的,要兒女懼在,忌續弦)的人動手先砍第一斧,然後大傢才把樹砍倒。當樹砍倒後運回寨子去,沿途的親戚朋友都以酒相敬,贈送傢禽,在龍舟木上系紅緞帶,賓主互相唱歌慶賀,氣氛十分熱烈。樹木運回寨裡,全寨人出來迎接,按特定儀式擇日動工制造。造完後,全寨男女老少還給獨木龍舟修建一棟“龍舟棚”,全體村民在棚內擊鼓跳舞唱歌以示慶賀,等待來年參加競渡。一條獨木龍舟若保護得好,可用百年不朽。







農歷5月25日,是當地民間俗稱的“大端午”,也是苗族獨木龍舟節期間最熱鬧的一天。屆時,所有的龍舟都會齊聚臺江縣施洞鎮,開展龍舟競渡,一爭高下。2017年的獨木龍舟節上,37條龍舟群聚清水江畔,開展龍舟競渡活動,期間,鑼鼓喧天,遊人如織。



龍舟競渡是節日期間最重要的活動內容,是苗族同胞祈願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和促進民族融合的重要載體。



獨木龍舟競渡的時間和地點是遵照苗族神話故事傳說,“保公”的兒子被惡龍所害,“保公”燒殺惡龍眾苗人分食龍肉的時間地點等情節來確定的。競渡的順序是:平寨為農歷5月24日,塘龍寨5月25日,榕山寨5月26日,施洞方寨5月27日,屆時各條龍舟都要在以上四個地點集中共劃。







苗族同胞的每一條獨木龍舟都由龍主、鑼手、撐篙、理靜電排油煙機事、稍公及三四十個橈手組成,隊伍龐大,分工明確。



橈手主要負責競渡時劃舟;撐篙負責獨木龍舟停頓或運行;稍公掌握獨木龍舟競渡方向,同時還負責演唱橈律號令,以調節橈手劃橈的節拍;理事負責競渡前後的賬目管理,競渡時還負責放火銃炮以烘托氣氛;龍主和鑼手負責發號施令,敲鑼打鼓,催促橈手奮力劃橈向前沖刺。



舟上人員著裝講窮。龍主身著夏佈長衫,外套鑲邊的紅色或青色絨背心,頭戴寬邊草帽,眼戴墨鏡,威武神秘。鑼手是一孩童,男扮女裝,身佩苗傢女孩盛裝時佩戴的銀項圈,頭戴銀冠,十分華麗。撐篙、理事、稍公及橈手,一律穿紫青色土佈對襟短衫和藍色佈褲子,腰紮一條寬約1寸、鑲上許多銀泡的織花腰帶,頭戴編織精致的鬥笠,帽邊沿插三根如同鳳冠的銀片,顯得英姿颯爽。







獨木龍舟上最重要的人物當屬“龍主”。“龍主”由共有一條龍舟的寨子的住戶推選,時間在上一年比賽結束,上一任“龍主”殺豬宴請寨子男女老少就餐慶賀時當場決定的。新“龍主”推選出來後,前一任”龍主”使將鼓和龍頭送到其傢中去。



當選“龍主靜電除油機”的條件不是傢庭經濟條件好、德高望重的人物,就是親戚朋友眾多特別是養育姑娘眾多且出嫁瞭的人傢。因為身為“龍主”,這條獨木龍舟就代表著整個寨子,每到一地,其“龍主”傢的親戚朋友(主要是嫁出去的姑娘,俗稱“姑媽”)來“接龍”,喝酒慶賀,送幾隻鴨或鵝掛在龍頭上。有時“龍主”傢女婿還要送一頭大肥豬或小黃牛。“龍主“以此來彰顯自己的人緣關系,獲得好榮譽,為整個寨子爭光。



靜電機保養



除瞭“龍舟競渡”,“接龍”也是節日期間很重要的活動內容。隻要有競渡,就會舉行“接龍”儀式。一般是獨木龍舟劃進親戚寨子或競渡地點時,先放三筒火銃炮通知,岸上的送禮人(主要是姑媽、舅媽等親戚)看到自己傢寨子的龍船來瞭,便上前去放鞭炮慶賀,將紅綢緞系在龍舟上,斟酒敬“龍主”,再敬舟上人員各欽一杯,才將禮物送到舟上。競渡結束後,“龍主”除瞭用這些禮物宴請寨子或宗族吃喝外,還要適當回贈親戚朋友一點禮物,以示禮尚往來。



獨木龍舟競渡規則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敗者被淘汰,勝者進入下一輪。每一輪比賽,龍主揮臂擊鼓,鑼手敲鑼迎合,理事放銃炮烘托氣氛,水手們唱起龍船歌劃起槳,在河中穿波破浪,奮力爭先。兩岸觀眾的吶喊聲、喝彩聲交織一片,格外震撼人心。競渡期間,當地苗族同胞還在岸邊舉行踩蘆笙跳木鼓舞及對歌、遊方等活動,其苗傢婦女精美的盛裝深受中外遊客喜愛。競渡結束後,每隻龍舟都滿載禮物緩緩而去,回到寨子後一起“吃龍肉”,這也是苗傢獨木龍舟競渡的一大特色。全國各地的人們視龍為神,神聖不可侵犯,更別說還要“吃龍肉”,而苗傢人視龍為吉祥物,既尊敬它,又可以吃掉它。







獨木龍舟節除瞭本身的獨特性外,還在於節日裡保存著天人合一、原汁原味的苗族原生態文化。其獨木龍舟的采木、鑿舟、下水、接龍、競渡、吃龍肉直到上岸歸棚存放,都有一套嚴肅的民俗儀規和禁忌程序,體現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文化色彩。



八天攝影采風之旅結束,來自攀枝花的采風成員丁銳表示:雖然跟拍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很辛苦,但能夠跟各位攝影人學習切磋,且看到大傢佳作迭出,頗有收獲。很感謝貴州中煙給全國攝影人提供影技交流的大平臺,得益於此,來到貴州,非常開心。



註:獨木龍舟節相關資料參考瞭書籍《走進苗疆腹地臺江》作者:邰磊著頁數:204出版社: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04
3A53012C845584EF
arrow
arrow

    kyq824ie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